leafyman@foxmail.com
+86-15684222101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线
温室水培
植物工厂
园艺自动化
专用资材
聚焦作物
案例
新闻
资料
联系我们
资料
首页
>
资料
叶菜植物工厂的光照周期如何设置
作者: 时间: 2025-10-26
叶菜植物工厂光照周期设置指南
光照周期是叶菜植物工厂调控植株形态建成、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及提升品质的关键环境因子,需结合叶菜生长阶段、品种特性及生产目标,通过精准调控每日光照时长与黑暗周期,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协同。
1.基础光照周期框架:匹配叶菜光周期敏感性
多数叶菜(如生菜、菠菜、小白菜、芝麻菜等)为长日照植物,对长日照环境有较强依赖性,需通过每日补光维持12–16小时的光照周期(光照:黑暗≈3:1),以抑制花芽分化(避免提前抽薹)、促进叶片伸展及生物量积累。例如,生菜在短日照(<12小时)条件下易提前进入生殖生长,导致叶片变小、纤维增多,品质下降;而14小时以上的光照可有效延缓这一过程。
2.生长阶段动态调整:适配形态建成与物质积累需求
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菜对光照的需求差异显著,需通过光周期与光谱、光强的协同调整,优化生长效率:
苗期(子叶展平至2~3片真叶):以促进叶片分化、根系发育为核心,光照周期设置为10–14小时,同时提高蓝光比例(占比70%),抑制徒长(株高过高、叶片薄)。例如,生菜苗期采用12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蓝光占比70%,可使苗高降低15%、叶片数增加20%。
生长期(3~4片真叶至采收前7~10天):以加速碳水化合物积累、扩大叶面积为目标,延长光照周期至14–16小时,增加红光比例(占比80%),提升光合效率。例如,菠菜生长期采用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红光占比80%,可使叶片数增加30%、产量提高25%。
采收前(最后7~10天):以提升品质(降低硝酸盐、增加风味物质)为重点,可适当缩短光照周期至12–14小时,或添加紫外光(380nm)、远红光(730nm)等特殊光谱。例如,生菜采收前7天采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配合紫外光处理,可使硝酸盐含量降低30%、叶片脆度提升20%。
3.品种特异性调整:兼顾不同叶菜的光需求差异
不同叶菜品种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与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升高的临界值)不同,需针对性调整光照周期:
耐弱光叶菜(如菠菜、小白菜):对光照需求较低,光照周期可设置为10–12小时,避免过强光照导致叶片灼伤或品质下降(如菠菜叶片变厚、纤维增多)。例如,小白菜在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条件下,叶片更嫩、口感更佳。
喜强光叶菜(如紫苏、薄荷):对光照需求较高,光照周期需延长至14–16小时,同时提高红光比例(占比80%),促进精油(如紫苏醛、薄荷醇)合成。例如,紫苏在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条件下,精油含量可提高40%。
芽苗菜(如萝卜苗、豌豆苗):生长周期短(7~10天),对光照需求极低,光照周期设置为8–10小时即可满足生长需求,无需过长光照。
4.结合环境与成本优化:提升光周期利用效率
分时电价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如23:00–7:00)增加补光时长,降低能耗成本约30%。例如,在夜间补光4小时,可使每日总光照时长达到16小时,同时减少电费支出。
光-温-湿协同:光照周期需与温度、湿度调控联动,避免极端环境抵消光照效果。例如,温度超过26℃时,适当降低光强(减少至1.5万Lux),同时延长光照周期(保持14小时),避免高温导致的光抑制;湿度超过85%时,触发除湿机,避免高湿引发的病害(如霜霉病)。
文章来源:叶菜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