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yman@foxmail.com
+86-15684222101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线
温室水培
植物工厂
园艺自动化
专用资材
聚焦作物
案例
新闻
资料
联系我们
资料
首页
>
资料
不同种类菌菇在植物工厂中的生长表现如何
作者: 时间: 2025-10-12
不同种类菌菇因生物学特性(如营养需求、温湿度偏好、光照敏感度等)差异,在植物工厂智能化环境下的生长表现各异,主要体现在生长周期、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以下是常见商业化菌菇在植物工厂中的典型生长表现对比及适配技术要点:
一、木腐菌类(需木质纤维素为主培养基)
1.香菇(Lentinula edodes)
生长特性:中低温型菌类,原基分化需10–15℃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适温15–20℃;喜弱散射光(500–1000lux,红光占比高利于菌盖增厚),需**高湿度(85%–90%)**且通风良好(避免二氧化碳浓度>1500ppm导致畸形菇)。
植物工厂表现:
周期:传统大棚需6–8个月(含养菌期),植物工厂通过精准控温(养菌期22–25℃,出菇期15–18℃)可将周期缩短至3–4个月(养菌2个月+出菇1–2潮)。
产量:立体栽培(每平方米架面放置50–60袋)单产达8–12kg/m²/年(传统大棚约3–5kg),优质菇(菌盖厚≥3cm、无开伞)比例超80%。
适配技术:需配备红蓝光LED(红:蓝=3:1)、分段控温系统(养菌期高温促进菌丝生长,出菇期低温诱导原基分化),以及CO₂动态调节(出菇期维持800–1200ppm)。
2.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生长特性:中温型,菌丝生长适温22–28℃,子实体形成需15–25℃、湿度85%–95%;对光照敏感(需散射光刺激耳片展开,强光易导致耳片变薄)。
植物工厂表现:
周期:养菌期25–30天(传统35–40天),出菇周期40–50天(2–3潮),总周期较传统缩短15%–20%。
产量:单片吊袋栽培(每平方米悬挂200–250袋)单产6–9kg/m²/年,耳片厚度均匀(0.8–1.2mm),商品率(无拳耳、流耳)达90%以上。
适配技术:需间歇性喷水保湿(雾滴直径<50μm避免积水烂耳),搭配蓝光补充(占比20%)促进耳片伸展。
二、草腐菌类(需草本基质为主培养基)
1.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生长特性:中低温型,菌丝生长适温20–25℃,子实体形成需12–18℃、覆土层湿度70%–80%、空气湿度85%–90%;需低光照(<500lux),高CO₂(5000–8000ppm)促进菌柄伸长。
植物工厂表现:
周期:传统覆土栽培需3–4个月(含发酵期),植物工厂采用标准化覆土槽(控温精准)可将周期缩短至2–3个月(养菌20天+出菇4–6潮)。
产量:床架式栽培(每平方米栽培面积产鲜菇15–20kg/潮),年总产8–12kg/m²(传统大棚约5–8kg),单菇重(大朵型)可达30–40g。
适配技术:需精准控制覆土层pH(6.8–7.2)、湿度(通过雾化加湿精准调节),搭配CO₂梯度管理(发菌期维持5000ppm,出菇期降至1000–2000ppm避免徒长)。
三、珍稀特色菌类(高附加值,适配高端市场)
1.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生长特性:中温型,菌丝生长适温22–26℃,子实体形成需18–22℃、湿度90%–95%;需强散射光(1000–1500lux,黄光促进金黄色素合成),对通风要求高(CO₂>1500ppm会导致耳片颜色变浅)。
植物工厂表现:
周期:养菌期25–30天,出菇期20–25天(1–2潮),总周期较传统缩短20%–30%。
产量:瓶栽(每瓶产干耳30–40g)或袋栽(每袋产鲜耳150–200g),单产5–8kg/m²/年,干耳市场价超200元/千克(因色泽金黄、胶质丰富)。
适配技术:需定制黄光LED(波长590nm占比40%)、高湿度恒定系统(避免耳片失水卷曲),以及低CO₂环境(维持800–1200ppm)。
2.羊肚菌(Morchella spp.)
生长特性:低温型,菌丝生长适温15–20℃,子实体形成需10–18℃、土壤湿度60%–70%(需覆土层)、光照1000–2000lux(散射光促进子囊果分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依赖性强。
植物工厂表现:
周期:传统大田栽培依赖春季自然条件,植物工厂通过人工覆土(模拟林地土壤)和控温(12–16℃)可实现反季节生产,周期4–5个月(含菌丝培养与出菇诱导)。
产量:盆栽或槽栽(每平方米产鲜菇2–3kg),干品市场价超1000元/千克(因野生资源稀缺,人工种植品质更稳定)。
适配技术:需精准模拟林地土壤环境(pH 6.5–7.5,添加腐殖质),搭配间歇性光照(每日10–12小时散射光)和低温诱导(10–12℃持续7–10天触发原基分化)。
四、工厂化主栽菌类(规模化生产优势显著)
1.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
生长特性:低温型,菌丝生长适温22–25℃,子实体形成需8–12℃(低温诱导原基)、湿度85%–90%、黑暗环境(或弱光50–100lux);对二氧化碳敏感(高浓度促进菌柄伸长,低浓度促进菌盖发育)。
植物工厂表现:
周期:瓶栽(1100mL瓶)从接种到采收仅需35–40天(传统45–50天),年可栽培10–12茬(传统大棚仅3–4茬)。
产量:单瓶产鲜菇200–220g(优质菇占比>95%),每平方米架面(放置80–100瓶)年产量15–18kg,工厂化金针菇长度统一(12–15cm)、色泽洁白(无开伞)。
适配技术:需低温库(出菇区维持8–10℃)、黑暗或微光环境(LED 50lux)、CO₂动态调节(发菌期>10000ppm抑制菌盖,出菇期5000–8000ppm促进菌柄粗壮)。
2.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生长特性:中温型,菌丝生长适温22–28℃,子实体形成需15–18℃、湿度85%–90%、弱散射光(500–800lux);对培养基营养要求高(需富氮原料如玉米芯、豆粕)。
植物工厂表现:
周期:瓶栽(1100mL瓶)养菌期25–30天,出菇期15–20天,年栽培6–8茬(传统大棚2–3茬)。
产量:单瓶产鲜菇300–350g(单菇重150–200g,菇柄粗壮),每平方米架面年产量12–15kg,商品率(无畸形)超85%。
适配技术:需高氮培养基配方(玉米粉占比15%–20%)、分段控温(养菌期25–27℃,出菇期16–18℃),以及适度通风(维持CO₂<1000ppm避免菇柄细长)。
文章来源:叶菜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