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yman@foxmail.com
+86-15684222101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线
温室水培
植物工厂
园艺自动化
专用资材
聚焦作物
案例
新闻
资料
联系我们
资料
首页
>
资料
室内智慧自动化植物工厂介绍
作者: 时间: 2025-08-31
室内智慧自动化植物工厂是一种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环境控制科学的现代农业系统,通过全封闭环境下的精准调控,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以下从核心系统、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综合解析:
一、核心系统组成
环境控制系统
温湿度调控:空调与湿帘风机维持恒温(18–25℃)、除湿机/加湿器稳湿(60–80%)。
CO₂浓度管理:通过发生器将CO₂浓度提升至800–1500ppm(自然浓度约400ppm),光合效率提高50%。
传感器网络:500+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AI算法5秒内动态调节设备。
人工光系统
光谱定制:LED光源按生长阶段调整光谱(如生菜苗期蓝光70%促叶片分化,生长期红光80%加速物质积累)。
光强与周期:光照强度1.5万–4万Lux,每日补光12–16小时,强光时段同步提升CO₂浓度。
节能设计:LED分区供电+光伏储能,能耗降低40%。
水肥循环系统
无土栽培技术:采用深液流(DFT)、气雾培或营养液膜(NFT)技术,营养液回收率95%以上。
动态调控:EC值(1.2–2.6 mS/cm)和pH值(5.5–6.5)随作物生长阶段动态调整。
UV杀菌:254nm紫外线杀灭病原菌,替代化学消毒剂。
自动化生产系统
播种与育苗:气吸式播种机精度误差<3%,催芽周期缩短至7天(传统需10–14天)。
采收与物流:机械臂收割(800株/小时,损伤率<5%),AGV小车运输,采后预冷保鲜7天以上。
无人化流程:六轴机器人+超高层提升机实现播种、移栽、采收全流程自动化。
二、关键技术突破
立体栽培与空间优化
多层种植架:20–32层垂直设计(如成都全球首座20层工厂),空间利用率提升120倍,单位面积产量达传统种植的3–5倍。
轻量化结构:模块化栽培架减重40%,支持快速拆装(10分钟更换故障模块)。
AI决策与数字孪生
生长模型优化:深度学习分析历史数据,动态调整光配方、营养液配比,缩短生菜周期至25–35天(传统45–70天)。
数字孪生系统:虚拟模型预演设备运行状态,优化资源调度(如普旷农业的“植物工厂+数字孪生”模式)。
能源与资源循环
余热回收:LED散热量经钛合金盘管加热营养液(19–23℃),降低空调能耗56%。
清洁能源:光伏/风电供电结合相变储能(PCM),制冷能耗降低50%。
指标植物工厂传统农业生菜生长周期25–35天45–70天单位面积产量50吨/亩(叶菜)0.6–1吨/亩节水率90–95%无显著优势能源成本占比照明40%+,总能耗占运营成本20%较低,但受自然条件制约
三、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
都市高效生产
案例:新疆某工厂每日供应乌鲁木齐200公斤蔬菜,产能相当于60亩传统农田;武汉植物工厂年产叶菜70吨,定向供应盒马、海底捞。
优势:减少运输损耗,实现本地化“免洗即食”蔬菜供应。
极端环境农业
荒漠种植:新疆库车工厂在荒漠环境下年产水培菜10吨/亩,为传统种植的8–10倍。
高海拔/海岛:集装箱式工厂部署于西藏高海拔地区,用于珍稀中药材繁育。
应急与特殊场景
灾害响应:可移动式集装箱工厂用于地震、洪灾后快速部署(如日本福岛核灾后)。
国防与太空:边防哨所、潜艇、太空站封闭环境食物供给。
四、挑战与未来趋势
当前瓶颈
高初始投资:智能设备成本≥1.7万元/㎡,LED占20–30%,高端传感器依赖进口。
能耗依赖:照明与空调占电能消耗95%,需进一步融合可再生能源。
创新方向
技术融合:基因编辑培育矮化、高光效品种(如60天生菜),AI优化光肥参数。
模块化扩展:栽培架、光源分体设计,适配都市农业、家庭种植等多场景。
全无人化升级:AI视觉分拣+预测性维护,减少停机时间50%。
总结:农业4.0的核心载体
室内智慧自动化植物工厂通过“环境闭环控制+资源循环+AI决策”重构农业生产:
技术基石:可调光谱LED、无土栽培循环系统、物联网中枢;
核心价值:突破耕地与气候限制,单位产量提升80倍,节水95%,全程无农药;
未来演进:向低能耗(光伏/氢能)、高柔性(模块化)、全无人化(机器人集群)持续升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叶菜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