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yman@foxmail.com
+86-15684222101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线
温室水培
植物工厂
园艺自动化
专用资材
聚焦作物
案例
新闻
资料
联系我们
资料
首页
>
资料
如何在不同季节调整植物工厂的环境参数
作者: 时间: 2025-07-30
在不同季节调整植物工厂的环境参数是保障作物高效生产的关键,需结合外界气候特点与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动态优化。以下是分季节的环境参数调控策略,综合技术原理与实践案例:
一、春季环境调控
特点:气温回升但不稳定,光照增强,植物进入快速生长期。
光照管理
光强与周期:初期光照强度控制在200–2500 lux,后期逐步提升至3000–3500 lux,光周期延长至14–16小时/天,促进光合作用。
光谱优化:增加蓝光比例(450–470nm),加速叶片分化与根系发育。
温湿度控制
温度:维持20–25℃(叶菜类最适温度),避免昼夜温差过大导致生长迟缓。
湿度:控制在60%–70%,结合新风系统防止高湿引发霉菌(如灰霉病)。
CO₂与营养液
CO₂浓度:提升至800–1000 ppm,弥补春季自然CO₂不足。
营养液调整:EC值初期1.5–1.6 mS/cm,后期增至1.8–2.0 mS/cm;pH值稳定在5.5–6.5,以高氮配方(N:P:K=3:1:2)促进营养生长。
二、夏季环境调控
特点:高温高湿,强光照易引发光抑制,病虫害风险高。
降温与除湿
温度:通过水帘降温、空调制冷(≤28℃),避免高温胁迫(>30℃导致光合效率下降)。
湿度:控制在60%–75%,开启除湿机或加强通风,防止蒸腾过强。
光照优化
光强控制:降低光照至2500–3000 lux,避免强光灼伤叶片;采用遮光网或调整LED光谱,增加绿光比例缓解光压力。
光周期:维持12–14小时/天,夜间适当降温(18–20℃)减少呼吸消耗。
病虫害防控
臭氧消杀:夜间开启臭氧发生器,替代化学农药抑制病原菌。
营养液管理:EC值微调至1.8–2.2 mS/cm,增加钾元素(N:P:K=1:1:3)增强抗逆性;UV杀菌装置每日运行,防止营养液污染。
三、秋季环境调控
特点:气温下降,光照减弱,植物进入生殖生长或营养积累阶段。
光温协同
光照增强:光强恢复至3000–3500 lux,红光比例提升(630–660nm)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如牧草糖分积累)。
温度维持:稳定在22–25℃,避免骤冷导致休眠;供暖系统提前调试。
CO₂与湿度
CO₂浓度:保持1000–1200 ppm,弥补光照减弱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湿度控制:降至60%–65%,减少喷雾频率,防止秋季高湿引发霜霉病。
营养液调整
EC值:采收前3–5天降至1.5–1.6 mS/cm,提升作物口感(如生菜脆度)。
微量元素补充:增加铁、锰等元素,应对秋季光照不足导致的叶绿素合成减少。
四、冬季环境调控
特点:低温寡照,能源消耗增加,生长速率放缓。
保温与增温
温度保障:加热系统维持18–22℃,液冷LED废热回收用于供暖,降低能耗30%。
湿度管理:控制在65%–75%,避免加湿过度结露;新风系统减少开启频率。
光照强化
光强与周期:光强提升至3500 lux,光周期延长至16小时/天,补偿自然光不足。
光谱设计:红蓝光为主(4:1),添加远红光(730nm)促进开花作物花芽分化。
节能与防病
CO₂浓度:维持800–1000 ppm,配合循环风扇均匀分布气体。
营养液保温:液温加热至18–20℃,防止根系冷害;EC值稳定在1.8–2.0 mS/cm。
五、全年通用策略与智能调控
动态响应机制
传感器网络:部署温湿度、CO₂、EC/pH等80+传感器,实时数据反馈至PLC系统。
AI决策: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历史数据,自动调整参数(如夏季降温强度、冬季补光时长)。
能源与资源优化
节水:营养液循环利用率>90%,UV杀菌保障水质安全。
低碳:集成太阳能供电,碳排放减少40%;LED能耗较传统光源低50%。
病虫害预防
物理防控:入口防虫网、黄/蓝板诱杀。
生物防控:释放捕食螨等天敌,替代化学农药。
文章来源:叶菜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