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yman@foxmail.com
+86-15684222101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线
温室水培
植物工厂
园艺自动化
专用资材
聚焦作物
案例
新闻
资料
联系我们
资料
首页
>
资料
MGS水培系统的栽培槽移动机制是如何实现的?
作者: 时间: 2025-05-02
MGS(Mobile Gutter System)水培系统的栽培槽移动机制主要通过电动机械传动装置和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其核心设计结合了动态调整行距、循环运输和精准控制功能。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传动装置与驱动系统
MGS系统在栽培架上安装传动装置,通常由驱动电机、拨齿槽和链条/皮带组成。栽培槽被放置在平行排列的拨齿槽上,每个槽内设有多组拨齿,通过电机驱动链条或皮带带动拨齿转动,从而推动栽培槽沿导轨方向移动。这种设计类似生产线传输带,可实现栽培槽的连续循环运动。例如,在项目案例中,系统通过上下两层的自动化物流线配合驱动装置,实现栽培槽从定植端到采收端的循环。
2.行距动态调整机制
栽培槽的移动速度与间隔可根据植物生长阶段预设。例如,在生菜培育过程中,系统将栽培槽分为三个区域,行距分别设置为10cm、15cm和20cm,株距固定为20cm。随着植株生长,栽培槽逐渐向采收端移动,行距逐步扩大,避免叶片遮挡并优化光照空间。这种动态调整通过编程控制传动装置的运行参数实现。
3.导轨与滑轮结构
栽培槽底部通常配备滑轮或滚轮,沿固定导轨滑动。导轨设计为低摩擦材质(如不锈钢或工程塑料),确保移动顺畅。部分系统采用双层布局,上层为生长区,下层为缓冲区和设备区,通过导轨实现栽培槽在不同层间的转移。例如,模块化层架系统通过导轨滑轮与栽培槽的卡合结构,实现多槽联动移动。
4.自动化循环流程
定植阶段:幼苗通过机械臂移栽至定植端栽培槽,随后启动传动装置,以低速向采收端移动。生长阶段:栽培槽按预设速度持续移动,营养液通过灌溉支管精准供给。采收阶段:栽培槽到达采收端后,由输送装置传送到平台,人工采收后进入清洗消毒环节,随后空槽通过下层导轨返回定植端。
5.配套控制系统
系统配备PLC或计算机控制中心,集成环境传感器(如光照、温湿度)和生长监测设备,实时调整移动速度和灌溉参数。例如,在智能温室中,系统可根据植物生长数据动态优化栽培槽的移动间隔,提升空间利用率至85%以上。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全流程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单茬产量可达普通NFT系统的2倍(5-6kg/㎡);循环清洗消毒降低病害风险。局限性:需长跨度温室(建议≥50米)支持连续移动,且适合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
综上,MGS系统的移动机制通过机电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栽培槽的高效循环与动态密度调控,是工厂化叶菜生产的代表性技术之一。
文章来源:叶菜侠科技